新华社博洛尼亚7月20日电(记者刁泽 徐欣涛 李京)盛夏的意大利博洛尼亚,阳光透过排练厅的玻璃洒进来,一群中意孩子并肩站在教室中央,合唱着同一首旋律,唱腔稚嫩而坚定。他们来自上海和博洛尼亚,却用同一种声音,回应彼此的笑容,回应世界的和声。
这是绣球花小合唱团与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共同举办的2025年夏令营现场,也是他们连续第三年在意大利相聚。
7月18日,上海绣球花小合唱团与意大利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市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总部排练。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今年,共有22位中国孩子参加此次夏令营,最小的仅5岁,最大的11岁。他们在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指挥老师带领下,学习意大利金币儿歌赛的经典曲目《迪斯科披萨DJ》《鳄鱼怎么叫》《感谢你》,与意大利18位小伙伴们共同排练、演出,还亲手制作意式披萨,体验欧洲戏剧工作坊。更吸引孩子们的,是和安团的伙伴一起荡秋千、赛跑、午餐、打闹。
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团长詹保罗·卡瓦利说:“孩子们拥有克服所有障碍的能力,不论语言、文化甚至情感障碍。他们在一起生活、游戏、演出,建立了真正的关系和友谊。”卡瓦利说,“这是两种文化的相遇,更是彼此理解的开始。”
展开全文
7月18日,绣球花小合唱团与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的孩子们在夏令营午休间玩耍。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安团成员、12岁的卢卡·切萨里已多次随团赴中国演出。“我非常喜欢中国美食,最喜欢的建筑是东方明珠塔,下次还想再上去看看!”他说,自己对中国的现代建筑“情有独钟”,梦想是将来去中国上大学。
作为意大利最负盛名的儿童合唱团,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自1963年创团以来,以自由、纯真的童声唱响世界,被誉为“陪伴几代意大利人长大的声音”,也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2016年元旦,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首次赴华演出,受到中国观众热烈欢迎。近年来,他们持续推出中文歌曲,中文发音标准,表演自然灵动。
据绣球花小合唱团艺术总监梁晓霞介绍,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目前已能演唱十多首中文歌曲。“他们不只是唱得好,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对中国的热爱。”她回忆,每次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来到中国演出,孩子们几乎一落地就投入排练。“那份真诚和投入令人动容。”
7月18日,绣球花小合唱团与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市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总部排练演出。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绣球花小合唱团成立于2019年,是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在中国的“姐妹团”。如今,两个合唱团不仅在排练厅里建立默契,也在音乐理念与教育方式上展开深度互学。梁晓霞说,未来希望有更多中国原创儿歌登上意大利舞台,并将“金币儿歌赛”这一成熟形式引入中国,以激发儿童音乐创作热情。
汇报演出上,孩子们用意大利语演唱《鳄鱼怎么叫》,也带来了中文版的“金币”儿歌,收获了满场掌声。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指挥玛格丽特激动地说:“在短短数日就呈现出这么精彩的演出,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彼此拥抱、赠送礼物、依依不舍。
7月18日,绣球花小合唱团与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市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总部排练演出。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中意儿童合唱团的友谊源远不断,绣球花小合唱团曾多次赴意,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则从2016年起便开启了在中国的巡演之旅。2023年末至2024年初,安团重返中国,为疫情后期盼已久的中国观众献上新年音乐会。2025年,是安团与中国观众结缘的第十年。十年之约,童声如初。
卡瓦利表示,中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碰撞出美好的火花。他希望合唱团能继续在中国演出,带去意大利音乐,也学习和传播中国音乐,在分享中讲述“相遇之美”。他也期待有更多中国学生前往意大利学习音乐,深入了解彼此文化,以梦为马,携手共创更多的成果。
7月18日,绣球花小合唱团与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博洛尼亚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总部排练演出。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童声是最纯粹的语言,也是最动人的桥梁。从排练厅到剧场,从博洛尼亚到上海,从一次合唱到彼此倾心,一群中意孩子在歌声中完成了一次次心灵靠近,为世界写下新的和声。他们不懂“文明互鉴”这样的词汇,却已在彼此的笑容和合唱中,为这个概念赋予了真实的模样。
发表评论